对于计划申请加拿大本科的学生而言,“没有SAT成绩是否会影响录取”是高频疑问。事实上,加拿大90%以上的本科院校不将SAT作为强制申请材料——无论是UBC、多伦多大学等顶尖研究型大学,还是阿卡迪亚大学、莱斯布里奇大学等注重教学的基础类大学,均更看重学生的“学术连贯性”与“个人适配度”。以下从“政策解读、申请策略、避坑指南”三方面,为无SAT成绩的申请者提供完整方案。
一、先明确:加拿大院校为何不强制SAT?
加拿大本科申请体系的核心逻辑是“以高中成绩为核心,辅以个性化背景”,这与美国院校对标准化考试的依赖有本质区别,主要原因有三点:
高中成绩更具参考性:加拿大各省高中课程体系(如BC省的DogwoodDiploma、安省的OSSD)或国际课程(IB、A-Level、AP、中国普高)的成绩,已能清晰反映学生的学术能力与学习态度——例如OSSD的12年级大学预备课程成绩、IB的HL科目分数,直接关联大学阶段的学习适配度,比SAT的“一次性测试”更具持续性参考价值。
地域政策差异:加拿大公民与永久居民的申请中,SAT从未被纳入强制要求;对于国际生,多数院校认为“不同国家的教育背景差异较大,SAT无法完全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”,因此更倾向于通过高中成绩单、语言成绩(雅思/托福)、文书等材料综合判断。
疫情后政策延续:2020年起,加拿大多数院校因疫情暂停SAT要求,后续发现“无SAT申请并未影响录取质量”,因此许多院校(如麦吉尔大学、皇后大学)将“不强制SAT”定为长期政策,仅少数专业(如部分工程、商科)会建议提交,但不提交也不会减分。
二、无SAT成绩,申请核心策略:用“学术+背景”填补空白
没有SAT成绩,需将重点放在“强化已有优势材料”上,让招生官看到“你比有SAT成绩的申请者更适配目标院校”,具体可从四方面突破:
1.稳住高中成绩:这是“硬通货”
保证核心科目分数:针对目标专业,重点提升相关课程成绩——例如申请商科需确保12年级数学(如AdvancedFunctions、Calculus)、经济学分数不低于85分(百分制);申请工程需强化物理、化学成绩;申请文科需注重英语文学、历史等科目。若为国际课程,IBHL科目建议达到6分及以上,A-Level建议至少3门A/A*。
体现成绩提升趋势:若高一、高二成绩偏低,需在高三(或12年级)展现明显进步——例如从75分提升至90分,可在文书中简要说明“通过调整学习方法、参加课外辅导实现进步”,体现学习主动性。
补充课程认证:若高中课程体系与加拿大院校要求存在差异(如中国普高学生),可通过选修AP课程(如AP微积分、AP统计学)或参加加拿大本地的在线课程(如IVEY预科课程),证明学术能力与大学课程的衔接度。
2.优化语言成绩:避免“拖后腿”
加拿大本科对国际生的语言要求明确,无SAT成绩时,语言成绩需“达标甚至超标”,以证明语言能力足以应对课堂学习:
雅思/托福分数:多数院校要求雅思总分6.5(单项不低于6.0),顶尖院校(如多伦多大学、UBC)部分专业要求雅思7.0(单项不低于6.5);托福建议总分不低于90(单项不低于22),顶尖专业需100+。若分数接近但未达标,可申请“双录取”(语言课程+本科正课),但需注意:双录取名额有限,建议尽早提交申请。
补充语言证明:若在英语授课环境中学习过(如IB英语HL、A-Level英语),可提交相关课程成绩作为辅助;部分院校(如西蒙菲莎大学)接受多邻国英语测试(Duolingo)成绩(建议120+),适合备考时间紧张的学生。
3.打造“差异化背景”:让招生官记住你
无SAT成绩时,“个性化背景”是区分申请者的关键,需围绕“目标专业”展开,避免泛泛而谈:
学术相关活动:申请理科/工程类专业,可参加学科竞赛(如加拿大化学竞赛CCC、物理竞赛CAP)、科研项目(如中学生科研创新计划);申请商科,可参与商业案例分析大赛(如DECA竞赛)、实习(如银行、企业市场部助理);申请文科,可发表短篇文章、参与公益组织的文案撰写工作。
课外活动与领导力:重点突出1-2个长期坚持的活动,而非罗列多个短期活动——例如“连续3年组织社区环保活动,累计吸引200+参与者”,比“参加过环保、支教、演讲等5个活动”更有说服力。若担任活动负责人(如学生会主席、社团社长),需说明“通过你的组织,活动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”(如“为社团争取到5000元赞助,举办10场学术讲座”)。
文书与面试:传递“适配度”:加拿大本科文书(如多伦多大学的“补充申请文书”、UBC的“个人档案”)需聚焦“你为何选择这所院校、这个专业”,以及“你能为院校带来什么”。例如:若申请UBC的森林资源管理专业,可结合“参与家乡植树造林项目的经历”,说明对专业的兴趣来源;若申请麦吉尔大学的商科,可提及“参加麦吉尔暑期商科夏令营的收获”,体现对院校的了解。部分专业(如女王大学的商科)会有面试,需提前准备“为何无SAT成绩”的委婉表述(如“更专注于通过高中课程与实践活动提升综合能力”),避免负面联想。
三、避坑指南:这些错误别犯!
不要“隐瞒”无SAT的原因:无需在申请材料中反复强调“没考SAT”,更不要编造理由(如“考试取消”)——招生官更关注“你有什么”,而非“你没有什么”,过度解释反而会暴露不自信。
不要忽视“小语种院校”:加拿大部分法语区院校(如蒙特利尔大学)虽以法语授课,但部分专业提供英语项目,且对国际生的标准化考试要求更低,适合无SAT、语言成绩中等的学生(需提交法语基础成绩,如TEFCanada)。
不要错过“早申截止日期”:无SAT成绩的申请者,建议通过“早申”(EarlyAdmission)提高录取概率——多数院校早申截止日期为11月-12月,比常规申请(1月-3月)竞争更小,且早申阶段院校更关注学生的“潜力”而非“标准化成绩”。
四、不同院校类型的适配建议
院校类型
核心关注点
无SAT申请建议
代表院校
顶尖研究型大学
学术成绩(90+)、科研潜力
强化核心科目分数,补充AP/IB课程,参与科研竞赛
多伦多大学、UBC、麦吉尔大学
综合类大学
学术均衡性、实践能力
保证成绩85+,重点打造1-2个实践活动(如实习)
西蒙菲莎大学、滑铁卢大学
基础类大学
学术达标、学习态度
成绩80+即可,突出“长期坚持的学习习惯”(如课外阅读)
阿卡迪亚大学、莱斯布里奇大学
对于加拿大本科申请而言,SAT并非“必需品”,而是“加分项”。无SAT成绩的申请者,只要抓住“高中成绩、语言能力、个性化背景”三大核心,清晰传递“你与目标院校的适配度”,就能在申请中脱颖而出。建议在申请前登录目标院校官网,确认具体专业的要求(部分专业可能有特殊材料要求),并尽早准备——加拿大本科申请“先到先审”,充足的准备时间是成功的关键。